金門/ 遊記 ▎ 漫遊金湖小鎮,探索古今風光- 金湖鎮

by 多多Do

太武山

太武山」位於金門島中央,海拔高度253米,是金門的最高山。在太武山,除了可以登高望遠、健行外,山上亦充滿人文景觀;明代金門文風鼎盛,加上士大夫的題詠,當時的文人雅士來到金門必登上太武山,讓太武山十二奇景聲名遠播(十二奇景:蘸月池、蟹眼泉、眠雲石、跨鰲石、倒影塔、玉几案、古石室、石門關、千丈壁、一覽亭、偃蓋松、步雲梯)。

登太武山有四條路線,分別是:「前山、後山、蔡厝古道、斗門古道」。

1. 前山:太武山公墓北側的玉章路口

2. 後山:屏東文康中心旁的玉章路尾

3. 蔡厝古道:較為陡峭,具挑戰性

4. 斗門古道:較為陡峭,具挑戰性

我們跟多數的旅客一樣,選擇從平坦好走的前山「玉章路口登山」,經「忠烈祠」、「太武公墓」,由玉章路牌坊開始,蜿蜒而上,中途經「劉玉章銅像」,再往上至「倒影塔」、「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勿忘在莒」勒石,至「梅園」迴轉而下,到達金門名剎「海印寺」,再依照原路返還。

 地址:金湖鎮玉章路 營業時間:每日5:00-18:00

玉章路入口牌坊

在太武山入口處有一牌坊,上頭刻著「玉章路」三個字,屋頂覆蓋綠色琉璃瓦,配上白色石柱,氣派莊嚴。玉章路即是太武山的登山道路,全長約3.5公里,取名「玉章路」,是為了紀念1954年到1957年,當時的金防部司令官劉玉章將軍。

劉玉章銅像

劉玉章將軍(1903-1981),曾參與過北伐、抗日等戰役,1954年接任金門防衛司令官, 任內指揮「九三砲戰」、開闢太武山登山公路,並領導開闢地下化的金門- 挖山洞、掘戰壕、鑿地道,對後來的八二三砲戰產生極大的助益。太武山公路命名為玉章路,並於山腰上立劉玉章銅像以玆紀念,彰顯他對金門建設的貢獻。

倒影塔

倒影塔」座落於「延平郡王弈棋處」後方,塔七級,八角型,高5.76公尺,塔制是葫蘆型,是明初金門建三塔(茅山塔、文台古塔、倒影塔)之一。塔頂刻有「文峰聳秀」四字,現存原「峰」、「秀」、「聳」字石。

「倒影」之名由來,傳說是由於山高塔長,夕陽常把塔影拉得長長的,倒映於海面上,吸引著海裡魚群結隊環遊於塔影中。

 

延平郡王弈棋處

由玉章路上行約1.3公里,可抵「鄭成功觀兵奕棋處」,此乃明末鄭成功與幕僚們戰時觀兵運籌、閒來弈棋遣興的地方。該處有一天然岩洞,洞內原有刻上棋盤的古桌椅,但皆已傾毀,現在所見是後來重修。

毋忘在莒

登山步道上行快接近海印寺前,可見臨崖而立的「毋忘在莒」勒石,,為金門最著名的地標之一,這四個字用來激勵戰地軍民,期勉效法戰國時代齊國田單以寡敵眾的精神。

海印寺

太武山的山形從遠處觀看,像極仰臥的隱士,民間形容太武山有如「仙人偃地」之靈地,而建於其上的「海印寺」更是香火鼎盛。

海印寺」建於宋朝咸淳年間(西元1265-1274年),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因為處於太武山頂坳處,古稱作「太武巖寺」。前往海印寺必先穿過一標有「海山第一」的拱形「石門關」,為太武山十二奇景之一。

寺前的「蘸月池」,由於每逢明月高懸,映入池中,宛若浸月般,又名「浸月池」。「蘸月池」可不是許願池,池裡的山泉水甘甜清澈可供飲用,被視為清心、除病的甘露。

寺內亦有「安心石」巨石,相傳孕有龍脈,能安寧人心。

八二三砲戰

八二三砲戰紀念碑

太武山下來後,先繞道一下,至「八二三砲戰紀念碑」。1958年8月23日,震驚世界的「823砲戰」開打。當日下午六時三十分,中國人民解放軍集中向金門地區作地毯式砲彈攻射,頓時彈如雨下,塵土飛揚,兩個小時內連續發射了57,500餘發砲彈。

823砲戰之後二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七」、「六一九」砲戰,爾後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發砲,直到1978年才正式宣告砲戰時代結束,合計中國人民解放軍共發射各式砲彈達47萬4,910發,創下全世界落彈密度最高的紀錄。

 地址:金湖鎮環島北路與黃海路路口圓環 營業時間:24小時

八二三戰史館

八二三戰史館」外觀為綠色瓦片配上鮮紅圓柱,為一古典中式建築;戰史館外側左右兩側,展示當年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壯盛情景。

 地址:金湖鎮安民村1之11號 營業時間:每日8:30-17:00

峰上巡檢司城(金門版「萬里長城」)

峰上巡檢司城」,是明朝時江夏侯周德興在金門所建的五座巡檢司城(官澳、峰上、田埔、陳坑、烈嶼)之一,極具歷史及人文意義。2013年此處重建後,因為綿延的磚石酷似中國長城,又有「小長城」之稱。

 地址:金湖鎮峰上村(「聚落及宗教文化展示區」、「地方主題館」後方) 營業時間:24小時

如何抵達峰上巡檢司?

「峰上巡檢司」位置偏蔽,並不是很好找,連問當地人都不知道這景點。若使用導航,可以定位「峰上天后宮」或「孚濟宮」。從峰上村到峰上巡檢司城,有兩條路可走:

(1)在村內遇岔路口,繼續直走,順著路約230米,即可達峰上巡檢司城。

(2)在村內遇岔路口,左拐,經孚濟宮,至天后宮。由天后宮左後方(有路標)的岔路續走,看到「固若金湯」巨石題字時,往右邊的路走,不久就可到達峰上巡檢司城。(這段路約一公里)

註:看到「固若金湯」巨石題字時,往左邊的路是「峰上三哨E-65據點」。

陳景蘭洋樓

陳景蘭洋樓」是金門旅居新加坡僑商陳景蘭,於1921年興建的洋樓宅第,是金門華僑回鄉興建「番仔樓」代表作,同時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一棟洋樓。

洋樓在1949年後,曾經防砲部隊駐紮,也曾作過陸軍醫院、金門中學校舍及官兵休假中心使用;現在洋樓內部展示有華僑歷史、整建過程,為遊客造訪金門必去的景點。

「陳景蘭洋樓」的東側為「金門日報」,正前方則是「金湯公園」,中央立有一座自由女神,和洋樓的氣質相互交會,顯得高貴大方。

 地址:金湖鎮正義里成功村1號 營業時間:每日9:00-17:00

小徑聚落

特約茶室展示館

金門第一座「軍中樂園」設立於1951年,也就是現在的「特約茶室」所在,後來又陸續在金門設立了其他特約茶室,共計有11處。

走進四方隔間的展示館內,寫滿了特約茶室的文化歷史,也感受到過去這些生活在金門島上被禁忌束縛著的阿兵哥,那種無奈、空虛。

 地址:金湖鎮瓊徑路(小徑聚落南邊) 營業時間:每日8:30-17:00

邱良功墓園

邱良功(1769-1817),清朝武官官員,曾經官至浙江水陸提督,乃金門俗諺「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中的三位提督之一。

 地址:金湖鎮小徑村東側 營業時間:24小時

瓊林聚落

瓊林」是金門規模最大的古厝聚落,迄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宗祠建築、傳統閩南民宅保存良好。

瓊林戰鬥坑道

瓊林戰鬥坑道」,完工於1976年,全長1,355公尺,是兩岸對峙期間,重要的村落戰鬥防禦設施,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民防坑道。坑道的入口位於瓊林里辦公處的正下方錯綜複雜的坑道密佈整個瓊林村的地底,連接著村中的重要建築物,也可通往村外的機槍堡射口,共有12個出入口。

 地址:金湖鎮瓊林236之1號 營業時間:每日8:30-17:00[

蔡氏家廟

蔡氏家廟」,創建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其建築內外的華麗藻飾,為金門宗祠之冠;今日之規模,乃清乾隆年間重新整建。蔡氏家廟屋後外牆,嵌有一尊「鑲壁風獅爺」,為少見的作法。

 地址:金湖鎮瓊林村155號附近 營業時間:24小時

最小風獅爺

金門最小風獅爺」,位於瓊林21號民宅附近,高僅約28公分。由於此處道路位於向風處,為了防路沖及鎮風,居民特別在牆上鑲上一尊風獅爺,並另鑲「石敢當」,以達鎮風、鎮路之功效。。

 地址:金湖鎮瓊林21號民宅左側牆上 營業時間:24小時

瓊林窯燒紅磚牆

金門首座「窯燒紅磚木棉花樹牆」,是在地藝術家吳鼎信與社區民眾們,一同以傳統紅磚土窯燒製成的花磚拼貼於牆面而成,金門縣花木棉花的模樣栩栩如生。隨著歲月的痕跡,更能激發出紅磚的魅力,推出後立即成為金門熱門打卡點之一,是瓊林聚落的新藝術景觀。

 地址:金湖鎮瓊林151號對面(瓊林151號及131號老閔宅民宿旁) 營業時間:24小時

一門三節坊

瓊林的「一門三節坊」,建於清道光11年(1831年),是金門僅存的三座清代牌坊中,故事最淒絕的。

清道光年間,瓊林人蔡仲環的妻子陳氏,29歲時夫死守寡,但她一手操持家務,辛苦地撫養長子、次子,及遺腹子三子長大。後次子娶妻陳氏,沒想到陳氏21歲的時候,次子就過世了,陳氏也步上婆婆的守寡之路;而三子與黃氏結婚後,也於黃氏29歲時過世,讓黃氏也成了寡婦。

但蔡氏一門寡婦卻堅貞守節,勤儉持家,到晚年苦盡甘來,陳氏五代同堂,兒孫八十餘人,有司乃報部建坊表彰。

 地址:金湖鎮瓊林村外西側的古官道上(雙瓊路) 營業時間:24小時

金湖彩色屋舍(金門版小威尼斯)

金湖彩色屋舍」,是金湖沿岸一排漆成彩色小屋的房子,又被暱稱為「金門版小威尼斯」。

 地址:金湖鎮山外橋頭邊 營業時間:24小時

如何抵達金湖彩色小屋?

比較適切觀賞地點是山外太湖路二段北側的岸邊。可以先找到自強路上的小橋,其東西兩邊;也可以找到免稅店的昇恆昌,其西邊第二和第三座小橋;更可以直接找到護國寺正前面這條路的小橋,其西邊的北岸。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