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 職場工作 ▎ 《遠距力》:The POWER of Working Remotely!

by 多多Do

「後疫情」時代,將會為我們帶來新的工作模式,遠距工作更將會成為主流。在新型態工作模式崛起下,Joyce透過《遠距力》,與讀者分享她個人多年的遠距工作經驗,並對於遠距工作下個人應具備的軟、硬實力,提供了豐富的見解與建議。

這本書適合誰?

  • 想要朝遠距工作模式發展,但卻苦無門路?
  • 想知道遠距工作模式下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
  • 想知道遠距工作是什麼? 為什麼在疫情爆發前,海外國家就已經開始瘋行這種工作方式?

這是一本適合各個年齡層閱讀的好書!不論你是即將畢業的在學生、初出社會沒多久的新鮮人,或是已經在職場上打滾多年、但力求改變的專業工作者,甚至是自媒體工作者,這本介紹時下最新工作模式的《遠距力》,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好書!

作者簡介

本書的作者Joyce Yang,七年級生,離開台灣前,任職於知名廣告業奧美集團的廣告業務總監;現定居於澳洲,曾為澳洲北昆士蘭旅遊局亞洲市場負責人,目前擔任澳洲第一學府坎培拉大學國際市場專家,同時也是作家、線上講師。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就已開啟「類遠距」的工作型態,足跡遍及28個國家,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是高薪職業經理人。隨著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更轉為「純遠距」模式工作者。

何謂遠距工作?

遠距工作」(Work Remotely)指得是一種「打破地理位置」,讓人才可以跨區、跨國界的流動的「工作的模式」,並不代表工作地點只能是在家中,你可以在全世界旅行,並在地球上的任一個角落進行遠距工作,好處是可節省通勤的費用、時間,讓我們更有彈性的靈活運用零碎的時間。

與其說疫情創造了遠距工作,倒不如該說疫情「催生」了遠距工作的興起。對台灣的朋友來說,「遠距工作」可能相對較為陌生,但其實它最早起源於1973年石油危機,當時在NASA擔任火箭專家的Jack Niles認為通勤佔據了工作者的許多時間,再加上因為石油危機,而不斷飆升的石油價格,也讓開車通勤者的負擔更加沈重。Jack因此提出遠距工作的概念,就是要解決當時長時間、高成本通勤開車的問題。

什麼樣的人適合遠距工作?

一般人常會有錯誤的迷思,認為只有像youtuber、blogger等自媒體才能遠距工作,但只要你擁有專業、技術、才能,就能透過電腦與進行遠距工作,而且也可以像一般傳統工作一樣,享有公司提供的穩定薪資與福利,差別只在於上班地點不再侷限於辦公室內

  • 遠距工作」容易得心應手的人,多半有以下特質:
    1. 擁有良好的自律能力
    2. 可以有效率地規劃、運用時間
    3. 能夠無障礙的使用線上工具與工作團隊溝通
    4. 能承受因為獨立工作,而缺乏實體社交的孤獨感
擁有合理的日程規劃,包含充足的睡眠、運動,並保持與上司和團隊的透明溝通,都更能增加遠距工作的效率。

遠距工作下,如何克服情緒上的壓力?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公司也維持了好一陣子的遠距工作模式。對於Joyce在書中分享網路上關於遠距工作的「情緒起伏變化表」,看了真是完全贊同,尤其是這心路歷程簡直是神複製了我熱愛社交的同事,被迫Working From Home後的心境轉換。

 

因為疫情的被迫與世隔離、加上遠距工作不可避免地缺少與人群的真實連結、互動,都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對工作的熱忱、覺得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提不勁。我更有同事因為遠距工作,面臨無法清楚劃分工作與休息界線的問題,而屢生離職的念頭。

其實不論遠距工作或傳統工作方式,日常情緒管理與壓力排解方式都是一門大學問,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與培養運動習慣,都是可以幫助我們穩定心情的方式。而在遠距工作模式下,利用工作與平常生活的空間劃分,也可以幫助提醒我們是時候該「OFF」了!千萬別當個沒日沒夜的工作狂!不僅工作效率可能大打折扣、也可能會賠上健康。

 

圖片來源:《遠距力》,Joyce Yang(2021)/ 作者參考出處:Medium上Karen Chiu分享的文章,資訊來源:Lluisa Iborra, Egon Låstad(2019)

用心打造可以帶來「正向數位影響力」的個人品牌

真正的數位影響力,不單是看追蹤者的數量,而是看所傳達出來的內容,是否真的可以達成實質上的幫助和轉變。

我非常喜歡Joyce在本書中的「數位影響力」裡提到的:「金錢的回報固然重要,但它卻不是衡量個人品牌的唯一標準。」經營個人品牌最終極的目的並不該單單只是為了錢,即便經營自媒體不一定能為自己帶來「睡後收入」,但有些經驗、體驗,確實金錢沒有辦法換取的。例如:作者在工作之餘,也持續經營個人的臉書、IG,甚至會接受雜誌的專訪,即便一毛錢都拿不到,但透過全球傳媒平台的力量,除了能讓更多人認識自己之外,更能同時藉此盡一己之力、幫助更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為我們所處的社會創造更多「正向影響力」,這就是Joyce所謂金錢無法衡量的價值。

建立個人品牌是一件非常有趣、有意義的事,成功的關鍵在於要能「堅持」,Joyce建議打造自己個人品牌,應該優先考慮:自己「能做」與「想做」的事情。所謂「能做」指的是自己有沒有在特定領域擁有專業的知識、技術?「想做」則是自己「持續性熱情」的所在,也就是要問自己有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是即使無法立刻為自己帶來「睡後收入」,但還是可以因為自身喜愛,而長期堅持下去的事情?

找出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之後,接下來就要找到自己獨特之處,也就是自身可以爲他人、社會帶來不一樣觀點、價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影響力」所在,再來就是要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經營

為什麼打造具有數位影響力的個人品牌那麼重要呢?因為「數位影響力」可以為我們帶來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機遇。像是Joyce本身的許多工作機會,都是獵人頭公司直接透過Linkedin自己找上他的。

小結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生活模式,甚至是人生觀,但是也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挑戰、轉機。像是遠距工作的興起、線上購物的發展,只要我們能發現、並不害怕嘗試,這些機會都可能會為我們帶來另一個生活、工作的契機。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