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K
目錄
Toggle高野山「高野七口超完全踏破④」:紀錄押印帳編號15-19「丹生都比売神社(丹生都比賣神社)」、「神田地蔵堂」、「矢立茶屋」、「大伽藍」、「奧之院」。
從高野山參詣道六本杉,來到天野之里,在縣道4的分歧路口
丹生都比売神社,已有1700年歷史的古老神社,在日本全國有180處神社祭祀「丹生都比売大神」,而這裡正是其總本社。
外鳥居
輪橋(太鼓橋)
禊橋和中鳥居
建於室町時代(1336-1573)的樓門,四座本殿在門樓的後面。
6月30日的夏越祓,主要用意是清除上半年的穢氣,當然穿過茅輪有一定的規範(如圖示)。
2004年,本殿、樓門及社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紀伊山地的聖地及朝聖路」之一部分。
丹生都比売神社押印所,在授与所窗口右側角落桌上,開放時間: 08:45-16:30。
押印蓋章,圖章顯示樓門全景。
神田地蔵堂,在町石道112町石附近。
平安、鎌倉時代,參拜高野人們的休息場所。堂內供奉弘法大師、小安地藏,以及後來的応其上人。
神田地蔵堂押印所,在地蔵堂旁邊。
押印蓋章,圖章是神田地蔵堂外貌。
走到町石道60町石的位置,正好與國道480合流,路口斜對面就是矢立茶屋。
矢立茶屋,出售一些高野山花坂名物,並且有自動販賣機。
矢立茶屋押印所,在門外左側角落,可24小時用印。
押印蓋章,圖章顯示矢立茶屋的正側面圖。
一進高野山入口―大門,往東前進不久,一座2014年新建門樓矗立,這就是高野山「中門」,也是高野山兩大聖地之一―壇上伽藍的入口。
進入四大天王守衛的中門,便可看到單簷白牆的佛殿,此即是「金堂」。金堂始建於開山時,當初稱為講堂,歷代多次重建。現存的金堂是第七次重建,為1932年(昭和7年)竣工的。
接著,在金堂西南的「六角経蔵」,為六角六面二重塔式的経蔵。1159年(平治元年)建立,鳥羽皇后美福門院為悼念鳥羽天皇而建造的。1591年(天正19年)曾大規模大修,現在的建築是1934年(昭和9年)再建的。據說,握住底座的把手,旋轉底座一回轉,就能獲得讀完所有經書的功德。
在金堂的西端,可以看到鳥居,即是「御社」及其拜殿「山王院」。這裡供奉高野山地主神。819年(弘仁10年)大師將他從山麓的天野神社供奉為地主神,並成為高野山守護神。社殿有三,一宮丹生明神、二宮高野明神、三宮總社供奉12王子和120友神。丹生、高野明神社為春日造建築風格,總社是三間社式御座造,現在社殿為1594年(文祿3年)再建的。
鐘樓
壇上伽藍的西北端,「西塔」是由高野山第二代山主真善大德根據大師的伽藍建立計畫,886年(仁和2年)完成,現存塔為1834年(天保5年)再建。西塔與根本大塔相對應,分別代表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曼荼羅,為真言密教的重要象徵。塔內主尊為大日如,周圍環繞著金剛界四佛。
西塔往東幾步路,到了「孔雀堂」。1199年(正治元年)東寺長者延杲應後鳥羽法王請求,在神泉苑祈雨成功,由於他的功績得到在高野山立像的宣旨,並於次年本尊奉安。1926年(昭和元年),因金堂失火而燒毀。1983年(昭和58年)為紀念弘海大師逝世1150周年而重建。
孔雀堂的東邊隔鄰,為「准胝堂」。相傳,本尊「准胝觀音」是弘海大師親自打造的,作為德堂儀式的本尊。據說建寺時,這座觀音菩薩供奉在食堂。現在的准胝堂,1883年(明治16年)再建的。
金堂的北邊是「御影堂」,最初為大師建造的佛堂,後來因供奉真如親王手書的弘海大師像,而被命名為「御影堂」。
弘法大師從唐朝回國,在明州尋求弘揚真言密宗之地,朝日本方向投出「三鈷杵」法器。弘法大師在高野巡訪時,獵人發現有顆夜夜發光松樹,正是在唐朝所擲出的「三鈷杵」掛在樹上,弘法大師即知此處適宜弘揚真言密宗。從此,這棵松樹被稱為「三鈷之松」。
這建築816年至887年間竣工,由弘海大師和真然大德經歷兩代人完成。自古以來,它被稱為「根本大塔」,因為它是作為真言宗密宗根本道場而建造,日本最初的多寶塔風格。本尊是大日如來,周圍環繞著金剛界的四佛,16根柱子有16大菩薩。
走到根本大塔的東面,是「愛染堂」。1334年(建武元年),奉後醍醐天皇之命,祈求四海平靜、玉體安穩而建。本尊愛染明王,據說是後醍醐天皇的御身。現在建物,1848年(嘉永元年)再建。
再往東走,是「大会堂」。大会堂是鳥羽法王的女兒為紀念父親而建立,如今已成為舉行法會的聚會場所,現存建物為1848年(嘉永元年)再建。
這殿堂為济高住持(870-942)於929年建造,最初位於總持院境內,後來才移至壇上。因济高師在這座墊堂舉行「立州三昧」的儀式,所以被稱為「三昧堂」。現在的建築,是1816年重建。
再東走,為「東塔」。1127年(大治2年),醍醐三宝院勝覚権僧正應白河院的請求而建造。最初供,奉的是退位天皇真人大小的尊勝佛曹尊像做為主像,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二體也作為陪侍供奉。1843年被燒毀,直到1984年才重建。
不動堂,建於1197年(建久8年),是高野山最古早的建築,為鳥羽天皇之皇女發願,行勝上人所建造的。
大塔之鐘(高野四郎),據說是大師委託鑄造的,而在真然大德時代完成。鐘樓屢遭火災,曾三度重鑄。現在的銅鐘,於1547年完成。這大鐘因是日本第四大鐘,被稱為「高野四郎」。即使到現在,每天仍會向高野山發布五次時間。
御供所
大伽藍押印所,在御供所窗口右角落,開放時間:08:30-17:00。
押印蓋章,圖章顯示根本大塔和金堂的壇上伽藍。
從奧之院前巴士站進入
也可以從一之橋進入奧之院
奧之院這種場合(墓園),比較不希望入鏡。
而且,御廟橋之後又不允許照相,所以留影的照片比較少。
奧之院押印所,在護摩堂門面最右側,開放時間:08:30-17:00。
押印蓋章,圖章顯示御廟橋深入御廟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