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K
目錄
Toggle熊野古道「中邊路超完全踏破④」:紀錄押印帳編號22-26「旧社地大斎原(大齋原)」(熊野本宮大社舊址)、「湯峯王子」、「川の古道(川舟センター)」(熊野川川舟中心/道之驛熊野川;水路熊野古道)、「熊野速玉大社」、「神倉神社」。
「熊野本宮大社」,始建於飛鳥時代(615年)。「大斎原」是「熊野本宮大社」的旧社地,在現社地南600米,位於熊野川、音無川、岩田川匯流處的中洲。當時,境內約一萬一千坪,五棟十二社的社殿、門樓、神楽殿、能舞台等,比現今大好幾倍的規模。
「旧社地 大斎原」水害前繪圖
1889年8月的一場大洪水吞沒了「熊野本宮大社」主殿建築,神社建築的大部分被沖毀,因此在洪水中倖存下來的四座神社被遷移到了「熊野本宮大社」的現址。
被沖走的中四社和下四社,以及元境內摄末社。
目前「大斎原」建有兩座石造神社,左側供奉中子社、下誌社的神靈;右側則供奉境內的雪車社和雪水社的神社。
「大斎原」的部分旧社地現況,照片最右側為旧社地大斎原押印所。
「大斎原」的部分旧社地現況
世界遺產「熊野本宮大社 旧社地大斎原」紀念碑
2000年,旧社地建造日本第一大鳥居。
大鳥居(高33.9米X寬42米)
旧社地大斎原押印所
押印蓋章,圖為「大斎原」供奉被水害沖走社殿的兩座石造神社。
王子神社原本在湯之峯溫泉的中心,毗隣藥師堂。藥師堂供奉湯之峯地名的由來―湯之峯藥師堂。
1903年(明治36年)火災,神社建築與藥師堂一起被毀,神社遷移到現在的山丘上。
到了鐮倉時代末期,參拜本社之前沐浴已成為習慣。
湯峯王子押印所,在神社的左側、說明板旁。
押印蓋章,圖案為王子社殿。
因為印泥已乾了,所以蓋章顏色淡到幾乎看不出。
從新宮方向過來、或前往熊野本宮大社搭車的「道の駅 熊野川」(道之驛熊野川)站牌
河船從「道の駅 熊野川」的河岸順流而下,到達「熊野速玉大社」旁的河床,全長16公里。
過去前往熊野三山(熊野本宮大社、熊野速玉大社、熊野那智大社),都會先參觀本宮大社,然後搭河船前往新宮或那智(水路熊野古道)。
熊野川 川舟中心
在川舟中心,準備搭船而下的遊客。
從「熊野本宮大社」方向過來、或搭車前往新宮的「道の駅 熊野川」站牌
川の古道(川舟センター)沒有制式押印所,在川舟中心內桌上蓋章,開放時間09:00-17:00。
押印蓋章,圖案為熊野川古道搭船而下的情境。
「熊野速玉大社」,熊野三大神社之一,與「熊野本宮大社」、「熊野那智大社」合稱為「熊野三山」,是日本全國數千座熊野神社的總社,也是作為熊野祭祀中心而聞名於世的古老神社。
【熊野速玉大社】
熊野速玉大社,於2004年7月被登錄世界文化遺產。主要供奉的是熊野速玉大神、熊野夫須美大神,現在十二社殿結構是平安時代初期建立的,被尊為新宮十二權現。
「熊野速玉大社」與「神倉神社」間的路上
到了「熊野速玉大社」,首先映入眼裡的是下馬橋(太鼓橋),以及兩旁的「熊野速玉大社」與「熊野大權現」石標。
大鳥居
世界遺產「紀伊山地的聖地和參拜道 熊野速玉大社」紀念碑
熊野神宝館,正展出一些國寶和古神寶。
熊野速玉大社「梛」神木,樹齡千年的大樹,為熊野權現的象徵。自古以來,人們習慣將這片葉子放在口袋裡,以祈求路上平安。
沿著參拜道走,眼前一座朱紅色「神門」,非常醒目。
大禮殿,在神門的左側,主祭神熊野速玉大神、熊野夫須美大神,祈求婚介和家內平安。
神門的右側,是手水舎。
一踏進神門,到了社殿區,左邊的「拝殿」。
往右,分別是上三殿與八社殿。
「世界遺産熊 野速玉大社」紀念碑
熊野速玉大社押印所,在授与所的西側面櫃台上。開放時間﹕05:00-17:00。
押印蓋章,圖案顯示以拝殿為主的社內情景。
來到「神倉神社」
神橋,橋頭「下馬」石標。
神倉神社鎮守於權現山的半山腰處,據傳是熊野三山眾神靈最初降臨之聖地,為「熊野速玉大社」的元宮。
相傳神武天皇東征時,到達熊野神邑(新宮的古稱),曾經登上「天磐盾」,所指的即是神蒼山。
鳥居
鳥居旁,備有登山杖,供人登神社借用。
火神社・中ノ地蔵堂
要登上神社,得先攀登陡峭的538層石階。但是眾信們深信,唯有克服一路上所有的苦難,才能求得熊野眾神靈的庇佑。
手水鉢,為新宮第二代城主水野重良(1596-1668)捐贈。
満山社
「神倉神社」
受人們信仰的巨岩琴引岩(即為神社所供奉的神體),位於天磐盾的斷崖絕壁上。
社務所,在一跨過神橋的右手邊。
神倉神社押印所,在社務所門口外。
押印蓋章,圖案顯示「神倉神社」及其旁的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