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K
目錄
Toggle熊野古道「中邊路超完全踏破③」:紀錄押印帳編號14-21「蛇形地蔵(蛇形地藏)」、「湯川王子」、「猪鼻王子」、「発心門王子(發心門王子)」、「水吞王子」、「伏拝王子(伏神王子)」、「祓殿王子(拔殿王子)」、「熊野本宮大社」。
湯川王子附近,有一座地藏像。這地區出土的海藻化石,因形似蛇鱗而得名「蛇形石」,又因供奉在蛇背上,所以被稱為「蛇形地蔵」。
這是1889年(明治22年)大水災以前,在旧岩上峠建造的。據傳關西時代回到熊野的人經常被魔神仔附身後跌倒在這個山口,在此建造的用意是為了避免旅行者迷路。
【十津川水災|(明治22年)】
明治時期由於大量砍伐森林,嚴重破壞了當地水土保持。明治22年,十津川上游爆發大洪水,重創本宮大社(熊野本宮大社舊址大齋原),造成本宮大社十二殿中,除了上四社的四殿之外,其他社址全被洪水沖毀。
大洪水發生後2年,熊野本宮大社才完成搬遷到現址(距離大齋原西方約700公尺)。
相傳大洪水時,岩頂傳出神秘聲音,村民得以逃生,免遭災難,於是在此迎奉地藏菩薩。
據說,地藏尊對於氣喘和背痛有靈性功效,近年來遠近朝聖者拜訪絡繹不絕。
蛇形地蔵押印所
押印蓋章,圖案為蛇形地蔵祠的樣貌。
「湯川王子」,被供奉為九十九王子之一,屬於地位較高的王子,也是道湯川的守護神。
明治末期,「湯川王子」被供奉在近野神社。道湯川這裡,從昭和30年代起就無人居住了。
現在遺址,可以看到綠泥石岩片製成的紀念碑和一座小神社。
「湯川王子」說明板
此處相傳是,平治之亂時期(1159年)相當活躍的「湯川一族」的發跡之地,有石牆等遺跡,過去曾相當繁榮。
湯川王子押印所
押印蓋章,圖案表現川湯王子社坐落在古道上。
遺跡僅存上刻「猪鼻王子」的綠泥片岩制作的石碑
猪鼻王子押印所,在說明板旁。
押印蓋章,圖案顯示刻印「猪鼻王子」的石碑,但其右邊的看板已不復存在了。
熊野古道沿線殘留的「熊野九十九王子」,是供奉熊野權現子神的神社,其中最負盛名的「五體王子」之一就是「発心門王子」。
世界遺產「熊野參詣道中邊路」紀念碑
「発心門王子」的意思:「散發菩提心的大門」。據說是神聖的熊野本宮的入口,曾經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鳥居。
「発心門王子」前景
明治時代被供奉在三里神社,神社建築也隨之遷移。現在的神社建築,是1990年重建的。
旁邊樹林,有昔日的「王子神社遺址」紀念碑。
発心門王子押印所,圖案顯示王子社殿。
「水吞王子」也是熊野古道九十九王子之一,位於熊野古道沿線中边路路標65。
此處,以前有一水坑,可以舀起來喝,但現在不能喝了,只立了一塊石碑和地藏,據說地藏是治療腰痛的。旁邊有廢棄的小學分校。
水吞王子押印所,在說明板旁邊,熊野古道通路的對面。
押印蓋章,圖案為「水吞王子」石碑和地藏。
「伏拝」名字的由來
朝聖者延著熊野古道,來到熊野本宮大社(現在的旧社地大齋原),第一次遠遠地看到山谷中的神社,內心感激不已,便在「伏拜王子」這裡跪拜本宮。
伏拝王子社跡,建立有石祠及和泉式部供養塔。他們是1973年(昭和48年),從別的地方移置並排放在一起。
「伏拝王子」的路標﹕熊野本宮大社3.3km、発心門王子3.6km
從路標旁往上21級石階
和泉式部供養塔
石祠
伏拝王子押印所,在面對伏拝茶室的左側、樹幹之間。
押印蓋章,圖案是存放在伏拝王子社跡的石造小祠。
中邊路75最後路標位置旁,為「祓殿王子」。
在這裡,朝聖者除去一路長途的污穢,潔淨身體,然後向本宮大社參拜。
「祓殿王子」,是抵達熊野本宮大社最後的王子。在和神社接近的樹蔭下,有石造的小祠被供奉。史料中也記載為「祓戶」、「祓所」。
祓殿王子押印所
押印蓋章,圖案為王子跡的石造小祠。
「熊野本宮大社」,2004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紀伊山地的聖地及朝聖路」的一部分。
從発心門走來,先經過這鳥居,才進入「熊野本宮大社」。
鳥居旁邊,步道端點是中邊路一路走到「熊野本宮大社」的終點,接著就跟柏油路會合。
鳥居
參道
神門
本殿
八咫烏郵筒
【八咫烏】
八咫烏是三隻腳的烏鴉,三隻腳分別代表「天、地、人」,為家津御子大神的使者。
「熊野本宮大社」全景圖
熊野本宮大社押印所,在授与所南側角落、登上參道石階後的右側。
押印蓋章,圖案為「熊野本宮大社」本殿。